【導讀】接受gap year這個事可以算是留學路上的第一次成長。在國內的環(huán)境下,仿佛大家按部就班、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已經形成一個“鐵律”,沒跟上主流的節(jié)奏好像就意味著“失敗”。而當帶著一點無能為力的失落來德國讀語言,才發(fā)現有很多同學甚至是畢業(yè)來德國才從A1開始學起,甚至還有為了換專業(yè)準備重新讀本科的。他們的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自己之前焦慮的事兒真的不算什么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節(jié)奏。找到自己的主心骨,對外部噪聲培養(yǎng)鈍感,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。
接受gap year這個事可以算是留學路上的第一次成長。在國內的環(huán)境下,仿佛大家按部就班、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已經形成一個“鐵律”,沒跟上主流的節(jié)奏好像就意味著“失敗”。而當帶著一點無能為力的失落來德國讀語言,才發(fā)現有很多同學甚至是畢業(yè)來德國才從A1開始學起,甚至還有為了換專業(yè)準備重新讀本科的。他們的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自己之前焦慮的事兒真的不算什么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節(jié)奏。找到自己的主心骨,對外部噪聲培養(yǎng)鈍感,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。
小鎮(zhèn)男孩,從啞巴英語到德語DSH2,從華南理工大學到慕尼黑工業(yè)大學,“趁年輕出去看看”,今天的他,沒有辜負昨天的那個決定…在《啟德教育2023中國學生研究生白皮書》中,他說:
(圖片來源:慕尼黑工業(yè)大學官網)
最主要的動機就是想趁年輕出去看看,離開熟悉的環(huán)境去生活,深度感受一下完全不同的文化。做決定的過程當然也糾結過,對于只會一點啞巴英語的我,想想要在幾年內把德語修煉到能正常聽說讀寫,應付學業(yè)的水平,感覺難如登天;更何況還有APS審核這座大山。如果真的只是為了拿個碩士學位,其實不必如此大費周章,更何況當時還有保研希望(悄悄凡爾賽一下),可以說是很糾結。
于是我換了一個思路:當我十年之后回過頭來,會如何看待今天的決定?我會慶幸選擇了一條保守穩(wěn)妥且相對輕松的路?還是會因為害怕冒險失去了見識更大世界的機會而感到后悔?感覺會是后者,所以就決定接受挑戰(zhàn),直接沖。
之所以選擇德國,對我而言很大的原因是免學費,留學花銷家里還可以負擔得起。而且我恰好是學車輛的,在這個行業(yè)德國本來也是一個足夠有吸引力的目的地。
當然,在我選擇免學費這個優(yōu)勢的時候,也做好了心理準備接受時間成本高的劣勢。現在互聯(lián)網上對德國留學的主流觀點都是勸退,不得不說,時間長等于“含金量”高,這里面確實有點學生思維——因為找工作時候,一年拿到的碩士學位和三年拿到的碩士學位之間其實并沒有質的區(qū)別;但就我個人而言,德國確實給了小鎮(zhèn)出來的工薪階層小孩可行的留學機會?,F實中沒有任何一個決定可以做到多快好省、“既要…又要…”。
如今距離這個決定已經過去五年了,碩士學業(yè)接近尾聲。相對寬松的選課制度,讓我有機會可以從機械背景轉到自動駕駛領域。一個人在外生活很鍛煉自理能力,除了學習之外需要應付各種雜事:搬了無數次家,延簽和外管局斗智斗勇,以及無師自通了一些不怎么上的了臺面但足夠喂飽自己的廚藝……這些僅僅是出國之前能想到的一些鍛煉?,F在回過頭來看,很感謝當時的自己做這個決定,這一路上收獲到的東西遠比預期的要多。留學的這些年也在逐漸學會與自己和解,慢慢知道什么重要,什么是不需要太過在意的。懂得了尊重差異,學會以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人和事,而不是以一些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隨意評判。
說起和德國的緣分,應該要追溯到本科時候在學校搞FSAE大學生方程式車隊,通過比賽了解到一些德國的高校。KIT、斯圖加特、TUM是我最早了解到的德國高校。那時候沉迷FSAE比賽的我,能去德國高校繼續(xù)以學生身份參賽支撐著我走過了一路的坎坎坷坷。對于我這種既學車輛也喜歡汽車的人來說,德國的確也是一個足夠有吸引力的目的地。
德國的碩士是授課制,換言之,形式和國內本科基本一樣:上課考試修學分,然后做畢業(yè)論文拿到學位。不過就像上文提到的,比起國內,這邊的培養(yǎng)計劃寬松很多??傮w特征就是:尊重差異,自己負責。什么意思呢?就碩士學業(yè)來說,對于每個專業(yè),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課的方向,而實際上全學院的課程,甚至其他學院的跨學科課程都會對學生開放,你完全可以自己DIY自己的發(fā)展方向;當然弊端就是在一開始會比較茫然,需要花上一段時間走一些彎路。
但我個人認為,為了探索走些彎路,總好過沒有選擇余地。而“自己負責”就體現在,報名課程和報名考試是分開的,兩者并不綁定。所以在學期初,任何你感興趣的課可以大膽報名去試聽,到期末可以靈活安排自己的考試;但是弊端就是如果不夠自覺的話,一個學期之內參加的考試太少,會嚴重拖慢學業(yè)進度。這樣看來,這種考試制度本身也很鍛煉個人的自覺性和規(guī)劃能力。
我是在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才從a1開始學德語,跟現在很多同學在大一大二就確定想法的比起來算是行動很晚的了。所以2019年大四畢業(yè)之前也未能考出德福4x4,來德國 gap了一年讀語言。其實接受gap這個事可以算是留學路上的第一次成長。在國內的環(huán)境下,仿佛大家按部就班、到什么年紀做什么事已經形成一個“鐵律”,沒跟上主流的節(jié)奏好像就意味著“失敗”。所以為了畢業(yè)之前考出德福,好ws2019/20順利入學,大四時候給自己的壓力非常大。
而當落空之后,帶著一點無能為力的失落來讀語言,才發(fā)現有很多同學甚至是畢業(yè)來德國才從A1開始學起,甚至還有為了換專業(yè)準備重新讀本科的,以及后來讀研期間認識的一些已經讀過一個碩士,重新?lián)Q方向讀碩士的。雖然通過和別人比較給自己心理找補依然是一個不成熟的表現,但他們的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自己之前焦慮的事兒真的不算什么,他們身上展現出來的魄力也的的確確讓我很受鼓舞。慢慢地就會明白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節(jié)奏。找到自己的主心骨,對外部噪聲培養(yǎng)鈍感,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好。
之前看過一段話感覺說得很好:有些事情如果你太在意,只能嘗試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釋它。問題有多大,取決于你的世界有多大。茶杯中的風暴在浴缸里不值一提。你可以去解決一個問題,也可以讓這個問題變得無關緊要。
八月底剛結束實習。我本科是車輛工程,碩士期間機械轉碼搞自動駕駛,實習崗位也是自動駕駛相關,做駕駛員輔助系統(tǒng)。因為之前做過校內的學生工,小論文也和實習內容比較對口,最后非常幸運地拿到一個大廠實習。
掐指一算來德國已經將近四年,實習的這半年已經算是碩士第六學期了。學校這邊并不要求強制實習,但我覺得不論畢業(yè)是回國還是留下,德企經歷對將來工作很寶貴,當時就決定還是要找一個自愿實習。
從第四學期開始我就會時不時地看一下各大企業(yè)的carrier,起初還局限在慕尼黑周邊,例如寶馬、奧迪、西門子這些。后來一想總歸需要搬家,干脆思路放開,換個城市生活一陣子也不錯。而且考慮到大廠實習競爭激烈,小廠的崗位我也投過一些??傊灰呛妥约簩I(yè)沾邊、和自己未來發(fā)展方向沾邊的崗位,盡管海投就是了。最后去不去另說,能積累一些面試經驗也總歸是好的。選擇實習崗位我基本上是直接看技能要求,因為崗位描述有時候還是覺得太抽象、太寬泛,而技能要求其實基本上可以反映將來的工作內容。
實習期間在親身體驗職場氛圍之余,也比較近距離地觀察了一下德國打工人的日常狀態(tài),對于選擇將來是否留在德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考量。彈性工作制和年假真的很吸引人,可以很好地保障work life balance,而且疫情這幾年催生出來的遠程辦公,大家發(fā)現已經戒不掉了,索性成為了一個新的辦公元素。這些點都促使我現在更傾向于畢業(yè)之后先留下來。
通過這段實習,我還改掉了自己身上的一些“學生思維”。一是總怕“麻煩別人”:沒聽懂或者沒理解的東西不好意思繼續(xù)問清楚。我的導師在最后一天feedback時候很真誠地跟我談了這個問題,他說:我非常能理解你,我來自伊朗,在“害怕麻煩別人”這件事上面,我們中東和東亞有同樣的問題。但是我們現在是在德國,你完全不需要有這種顧慮。我寧可你當場問我三遍,把問題搞懂再去做;而不是隔了三周每次開會都還在討論同一個問題。可以說是相當真誠了。
除此之外,在實習期間有意地建立networking很重要。一開始因為語言問題我其實比較抗拒和同事、導師在工作以外的場合閑聊,就覺得我只要在工作上的事情不掉鏈子就好了。但事實上如果能稍微社交一下,拓展一下人脈,對接下來找論文甚至將來找工作都是有好處的。而且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,多聽多說,才能把外語練好。
目前的打算是畢業(yè)之后先嘗試在德國找工作。因為現在待久了真的有點習慣這邊了,而且work life balance確實吸引人。至于說很多人對德國未來的發(fā)展唱衰,我只能說,這個層面的問題尚且不是我們這些普通人該操心的。別人吹也好,貶也好,我沒有能耐改變任何國家。我能做的只有享受目前工作給我?guī)淼暮锰?。能多學習就多學習,提高一下自己競爭力;該有的好處撈到,德國不行了就再換地方唄……
問題的關鍵還是你究竟喜歡哪種生活:如果對純正中餐和豐富的夜生活有執(zhí)念,那么待在“好山好水好寂寞”的德國確實是一種煎熬。對于我來說,德國有它的優(yōu)點也有缺點。選擇留下,只是因為這是我能力范圍內的最佳選擇,不代表我滿意這里的一切,不代表永遠留下,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。
目前還沒找過工作,就簡單聊聊找實習的一些經驗吧。首先就是早做準備,提早準備一份趁手的簡歷,刷到合適的崗位只需要小修改、小更新就可以即時投遞。動機信/個人陳述雖然通常是非必要選項,但讀不讀是他的事,寫不寫是你的事。特別是,如果你足夠會講故事,例如我通常會提到賽車隊的經歷,并且可以展現出良好的書面語言水平,動機信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彌補簡歷上的一些瑕疵。比如我的情況是平均成績不太好,在動機信里面我會嘗試展開講一下自己的項目,捎帶說一下為什么喜歡這個領域。
線上面試前,可以準備一份簡短的PPT展示自己做過的項目,這樣在技術面試部分可以掌握更多主動權,面試官的發(fā)問主要會基于你做過的項目涉及到的技術點或者理論知識,不至于太過天馬行空。PPT盡量少字,以圖為主,能輔助你講解就好。最后一點,也是主要的一點就是放平心態(tài),不卑不亢。就找實習而言,能過簡歷關收到面試邀請,基本上意味著硬性條件、匹配度是過關的。面試時候展現出對自己水平的自信、對工作內容的熱情以及和容易相處的一面就有很大的勝算了。
免費獲取留學規(guī)劃方案,您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聯(lián)絡我們:
1、歡迎致電啟德教育客戶服務中心400-1010-123;
2、歡迎 點擊這里 進行網絡咨詢;
3、添加啟德官網微信,可立即咨詢;
掃一掃 立即咨詢
4、填寫表單,我們會在1-3天內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服務。
手機請直接輸入:如1860086xxxx
座機前加區(qū)號:如01059992xxxx
請輸入您的電話號碼,點擊通話,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,該通話對您完全免費,請放心接聽!